晚清時期,由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窮奢極欲,造成當時的社會昏暗無比,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慈禧太后作為晚清的實際統治者,對外雖號稱垂簾聽政,但在她眼中皇帝只不過是個擺設,兩代帝王皆被她玩弄于股掌之間。
可以說她將整個清朝都變成了她的私人舞臺,任由其揮霍掏空。而我們從當時流傳下來的老照片,也能發現民眾表情麻木無神,尤其是皇宮內的女性更是「醜陋不堪」。
譬如光緒皇帝的妃嬪, 隆裕皇后模樣姿色都很一般,史書記載瘦骨嶙峋還有點駝背;瑾妃雖和珍妃同為姊妹,但兩人相貌卻相差甚遠,宮中多稱其為胖娘娘。
至于慈禧太后本人相貌,我們更是可以通過留下的宮廷照片一探究竟。但要說晚清美人,大家一般都會想起珍妃和婉容,其實,在慈禧身邊真有一位美麗的女官,她的精通舞蹈,後嫁給一少將,晚年氣質依舊迷人。
此人就是慈禧御前女官裕容齡,裕容齡出生于晚清貴族,系滿族正白旗漢軍旗人。
裕容齡的人生充滿傳奇,她用最美好的時光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 成為中國近現代舞蹈史上第一個學習歐美和日本舞蹈的中國人,也是唯一一個曾親自向現代舞蹈家鼻祖伊莎朵拉·鄧肯學習過舞蹈的中國人。
裕容齡作為晚清舞蹈家,13歲時就被巴黎觀眾譽為東方的「胡蝶舞後」,其主要代表作有《玫瑰與胡蝶》、《扇子舞》、《希臘舞》和《清宮瑣記》等,令人印象深刻。
作為出生在封建王朝的富家小姐,裕容齡之所以有如此成就,主要歸功于她開明的父親,父親裕庚曾是晚清的外交官。1895年其父裕庚(一品官員)出任駐日本公使,年僅6歲的裕容齡與家人一起隨同父親寓住日本。
由于裕容齡從小熱愛舞蹈,駐日期間她除了學習必修的功課外,還被父母送進當地有名的舞蹈培訓機構——紅葉館學習日本舞。後來因為父親外交官身份,裕容齡還結識了日本大禮官長崎,並向他學習外交禮節和音樂、古典舞、美術插花。
在日本,裕容齡向知名老師學習各種舞蹈,其實已經奠定她的舞蹈基礎,但是這些僅僅是她履歷的一部分而已。後來,她的父親裕庚因為政績優秀,又被調任為法國公使,此時已經11歲的裕容齡又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環境。
這次,法國巴黎的生活之旅要比日本更加豐富多彩。在巴黎期間,對舞蹈有著極高的天賦和熱情的裕容齡遇到 現代舞創始人伊莎朵拉·鄧肯,她的舞蹈才華得到鄧肯的讚賞,並在鄧肯創編的古代希臘神話舞劇中扮演角色。
鄧肯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的進步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她,後來裕容齡還向法國國立歌劇院的著名教授沙那夫尼學習芭蕾舞。這一段經歷深深地影響了她,既有天賦又努力,看來成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最終在1902年,13歲的裕容齡在巴黎公開登臺表演了《玫瑰與胡蝶》、《奧菲利亞》、《西班牙舞》等舞劇,一時轟動巴黎,博得了觀眾的好評,被巴黎觀眾譽為東方的「胡蝶舞後」。裕容齡也成為中國跳芭蕾舞的第一人。
1903年,裕庚期滿歸國,學業有成的裕容齡也一同隨父回國。自幼受西方文化影響的裕容齡,需要個性解放,崇尚追求自由,回國之後的她和旁人相比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不過,裕容齡畢竟是見過世面的人,慈禧太后在經歷了八國聯軍攻佔北京的恥辱後也想要多多了解外國的生活。 當慈禧初次見到裕容齡就感覺她氣度不凡,學貫中西,便將她留在宮中做「御前女官」。由于她的學識與為人深得慈禧喜愛,慈禧又賜裕容齡為山壽郡主,並允許她穿著西式裙裝出入大內,當御前翻譯和世界知識顧問。
自入宮後,裕容齡便開始了她作為宮廷舞蹈家的生涯,也是她一生中從事舞蹈創作、表演活動最頻繁的時期。從入宮到1907年出宮,在僅僅3年時間內,裕容齡創作表演了約五六個具有中國風格的舞蹈作品,有《劍舞》《扇子舞》《菩薩舞》《荷花仙子舞》等。
然而, 裕容齡的創造並非全盤西化,而是吸取了中國民間舞蹈和京劇舞蹈的精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中國人的魅力。這在當時清朝皇宮之中,裕容齡因為自幼長相俊俏,尤其是出國遊歷一番,出落得更加楚楚動人,加之其精通舞蹈才藝,容齡自然就被人們稱為慈禧身邊最美的女官!
就這樣,待在慈禧身邊的裕容齡一直工作到1907年,由于父親病重,她才結束了四年的宮廷生活,到上海侍奉病中的父親。
而清朝滅亡之後,裕容齡並沒有被自己曾為清宮女官的經歷所耽誤,她積極參加公益義演,將自己的舞蹈文化傳播到全國各地。在她的舞蹈裡,我們可以看到舞者的善良,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心,往往能夠催人淚下,發人深省。
而值得一提的是,裕容齡在1912年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與擁有少將軍銜的唐寶潮在法國巴黎結婚。
嫁給唐寶潮以後,裕容齡依然活躍在北平社交界,由于長年從事舞蹈工作,裕容齡的氣質高雅,處處顯露著大家風范,因而,深受大家敬重。 當時在《中國舞蹈大辭典》中,裕容齡以「近現代第一舞人」進入辭典。
新中國成立後,由于裕容齡精通民族舞蹈,最終在周總理的提名下裕容齡成為中央文史館館員。後來,便有不少記者、作家為了了解清宮舞蹈文化和中國近現代舞蹈歷史拜訪已經72歲的裕容齡。
或許是因為她常年從事舞蹈練習,到了晚年裕容齡的精神狀態一直很好,氣質依舊迷人,見過她的人都會被她身上的高雅氣度所折服! 直到1973年,年邁的容齡病逝于北大醫院,享年84歲,可以說,她用一生演繹「遲暮依舊美人,末路仍是貴族」。
而回顧裕容齡這傳奇的一生,她雖出生在滿清貴胄世家,但由于她酷愛舞蹈,能衝破封建禮教的重重壓力和束縛,堅持學習百折不撓地投身于舞蹈藝術,把國外舞蹈藝術通過宮廷演出方式介紹到中國來,努力運用自己在國外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創作表演具有中國風格的作品,十分難能可貴,她是我國清代學習東西方舞蹈的第一人。